长沙作曲家录音棚

扫一扫二维码

主营产品:录音、作曲、编曲、音乐制作、音乐教育

全国服务热线:

15574835657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品展示

[二胡培训教学]

品牌: 二胡老师

供应商家: 长沙作曲家录音棚

联系商家: 15574835657

公司地址:

价格: 面议

二胡



一、简介:

起源

二胡始于唐朝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它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,那时叫“奚琴”。宋朝学者陈旸在《乐书》中记载“奚琴本胡乐也……”唐代诗人岑参所载“中军置酒饮归客。胡琴琵琶与羌笛”的诗句,说明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,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。到了宋代,又将胡琴取名为“嵇琴”。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《事林广记》中这样记载:嵇琴本嵇康所制,故名“嵇琴”。宋代大学者沈括在《补笔谈?乐律》中记载:“熙宁中,宫宴,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,方进酒而一弦绝,衍更不易琴,只用一弦终其曲。”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。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”嵇琴”时,断了一根弦,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.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。后来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又记载“马尾胡琴随汉东,曲声犹自怨单于。弯弓莫射去中雁,归雁如今不寄出。”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。

  元朝《元史?礼乐志》所载“胡琴制如火不思,卷顾龙首,二弦用弓捩之,弓之弦以马尾”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。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,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。
  到了近代,胡琴才更名为二胡。半个多世纪以来,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。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,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,大胆、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,并发明了二胡揉弦,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,丰富了表现力,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。由此,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,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,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。
  新中国成立以后,民族、民间音乐发展很快,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,华彦钧、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,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。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、张韶、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,在他们的影响下,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、王国潼等。就如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《长城随想曲》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,并刻意创新,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。[1] 



据《中国文化史三百题》提供资料:宋代是外来乐器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二阶段。

宋元明清时期,随着戏曲、曲艺的发展,民间乐器随着“勾栏”“瓦舍”的兴起而发展了自己的伴奏乐器。其中主要的乐器是源自蒙古、西域的马尾胡琴(又称二弦琴),经与前朝留下的嵇琴、轧筝融合,创制出新颖的胡琴。这一乐器充分标志中国弓弦乐器走向成熟。

后来,由于地方戏唱腔风格需要,胡琴又逐渐分化,出现配合秦腔、豫剧需要的板胡,京剧、汉剧需要的京胡、京二胡,河南坠子需要的坠胡,广东粤剧需要的高胡,潮剧需要的椰胡,湖南花鼓用的大筒,蒙古说唱用的四胡,川剧用的盖板子,河南越调用的四弦,福建莆田戏用的枕头琴,侗戏用的牛腿琴,壮剧用的马骨琴,晋剧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乐器。所以,二胡实际上是这众多的弓弦乐器中的一种,它的得名远远晚于胡琴。所以说“二胡”始于唐朝是不准确的,应该说“胡琴”始于唐朝。


二、相关家族:

二胡,普遍的中国擦弦乐器,中国乐器里表演困难,表现力也强的乐器,大量被用在戏曲伴奏,像锡剧、京剧、越剧、淮剧、昆曲、湖南花鼓戏、黄梅剧等等。自从刘天华先生改革二胡,统一二胡定弦又写了十大名曲之后,二胡逐渐成为独奏乐器而登上舞台,二胡在现代国乐团里的角色,相当于交响乐团里的小提琴,二胡在近五十年来发展相当迅速,现代著名的演奏家有闽惠芬、箫白镛等等。

中胡

中胡,比二胡低四度到五度,琴筒比二胡大些,音色浑厚低沈,多用于乐团的中音部份或伴奏,其他构造和二胡几乎没什么差别,中胡的独奏曲很少,用手指头都可以数得出来,几乎没有独奏的份,简单的说,拉中胡是不会红的。

板胡

板胡,胡琴家族的异类,和其他的胡琴有很大的不同,板胡没有琴筒,音箱是由椰子作成,正面以桐木板蒙面,分为高音板胡,中音板胡和低音板胡,板胡的声音尖而高,音量奇大,指距很小,拉的时候手指全都挤在一起,尤其到了高音部份,指距更小,音高便不容易抓准,板胡的著名演奏家有刘明源,常听到的独奏曲有<花梆子><大起板>等。

革胡

革胡是为了国乐团里没有低音乐器而模仿大提琴造出来的乐器,可以说是大提琴的中国板,指板,琴桥,弓子,定弦等等,都和大提琴一模一样,革胡曾经是国乐团里的低音乐器,但是现在已经渐渐被淘汰,大部分的乐团都已经放弃革胡而直接用大提琴作为乐团的低音乐器,原因是革胡毕竟不如大提琴,革胡的琴桥在共鸣箱的侧面而不是正面,很明显的共鸣效果不会很好,而且革胡的琴皮是由蟒蛇皮蒙成,琴皮的面积又太大,要找到这样的千年大蟒蛇实在不是很容易,也许再过几年革胡便要绝种了。

高胡

高胡又名粤胡,是为了为粤剧伴奏由二胡改造而成的高音胡琴,是广东音乐的主要乐器,高胡的声音高亢清亮,传统的高胡在琴马底下没有垫布,也没有琴托,演奏的时候必须夹在两腿的中间,由两腿夹的松紧度和左腿盖住琴窗的百分比来控制琴的音色,通常琴和腿之间必须垫布,这布的质料和厚度也和音色有很大的关系,现代的高胡经过改良之后,已经有了琴托,演奏的方法也和二胡一样。

京胡

京胡是在乾隆末年,随著京戏的形成,为了京戏的伴奏,从胡琴的基础上改制

而成,京胡的音量非常大,一般的京剧伴奏乐团大概会有两把京胡,京胡可以说是京剧伴奏音乐的灵魂;京胡的琴筒由竹筒制成,琴皮不是蟒蛇皮,而是由青蛇皮制成,青蛇皮比蟒蛇皮薄,声音清脆响亮,既尖又高,不过京胡只限于京剧伴奏,除了京剧伴奏以外,并没有什么独奏曲,也因为京胡音色奇特,并不适用于现代国乐团。


已经是最后一篇了